世紀民生*Q3 EPS達1.09元 逆向思維構築AI智慧大健康
世紀民生*董事長張祐銘。(資料照)
世紀民生*(5314) 於今(12)日召開董事會,通過2025年第三季合併財務報告。第三季合併營收達新台幣7.73億元,季增24%、年增892%,歸屬於母公司稅後淨利為3.17億元,稅後每股盈餘(EPS)為1.09元,分別年增2,383%、2,625%。累計2025年前三季合併營收為18.54億元,年增415%,歸屬於母公司稅後淨利為7.8億元,稅後每股盈餘(EPS)為2.67元,分別年增456%、456%。
世紀民生亦同步公告2025年10月合併營收達新台幣3.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12%;累計2025年1至10月合併營收達21.91億元,年增418%,10月及前10月營收皆創歷年同期新高。
世紀民生*表示,第三季主要受惠於「智慧大健康」生態系布局逐步發酵,外泌體保健產品熱銷與AI健康管理應用雙雙放量。旗下主力外泌體保健品牌「雪肌泌」、「維股泌」、「愛視泌Ex」及「玩美朝妍」等系列產品,透過直播、電商與實體通路三軌並進的策略,成功從單一爆款成長為多產品齊發的營運曲線,推動整體第三季(7-9月)單季來自保健品營收占比提升至71.61%。
同時,公司積極推進AI智慧健康平台的商轉應用,智慧戒指「沛能戒」搭配「AI智能營養師」服務預計導入健身連鎖與醫療機構,透過穿戴數據分析實現個人化健康管理。世紀民生寫下第三季單季毛利率達64%、營業利益率44%、稅後淨利率45%,分別較去年增加14.9個百分點、24.47個百分點、29.04個百分點,展現公司在市場震盪下的穩健體質與轉型成果。
「鳳凰計畫」啟動 世紀民生*透過策略併購打造AI新零售生態系
世紀民生*表示,公司轉型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見效,關鍵在於自2025年啟動的「鳳凰計畫」(Phoenix Project),以創新的商業模式為核心,透過「快速策略併購」與「逆向垂直整合」策略,在極短時間內構築出一系列精準的「能力收購」,成功奠定公司跨足AI智慧健康與新零售領域的關鍵基礎。
董事長張祐銘表示:「此系列併購的目標並非傳統的市佔率擴張,而是專注於精準補足公司『AI智慧新零售』藍圖中所需的每一塊核心能力。」在短短五個月內,世紀民生*完成多項策略性併購,包含5月併購電商平台「松果購物」、8月收購連接器與硬體製造商「詠昇電子」、10月1日完成智慧製造廠「拓米生技」併購、10月14日納入精密設備製造商「星雲電腦」、以及10月16日收購具AI中台與數位行銷能力的「崴浤科技」。
顛覆傳統企業的路徑 逆向垂直整合三步驟打造AI閉環生態系
世紀民生*進一步表示,傳統企業多走「產品先行」路線,先研發製造產品,再建通路、再面對市場;然而「鳳凰計畫」則採取完全相反的戰略順序,以「先確定需求、再建立供應、最後用AI閉環」為脈絡的逆向整合。公司先鎖定市場端,透過收購松果購物直接取得百萬級終端流量與即時消費數據,掌握真正的市場需求。在需求已被數據客觀驗證的前提下,公司才投入製造,以拓米生技的智慧工廠建立生產能量,實現「需求即生產」的供應鏈模式。
高雄大寮新廠的迅速併入與啟動,充分反映出集團的整合速度與執行力,也代表生產端不再是成本中心,而是直接受數據驅動的「效率槓桿」;更關鍵的是,透過崴浤科技的整合,AI作為核心樞紐,將消費端與產線端整合為一個能持續自我優化的閉環。
因此,有別於傳統企業需承擔鉅額研發與設廠投入可能因市場預測失準而失敗的風險,世紀民生*的模式確保了每一分製造端的投資,都是建立在已驗證的市場需求(如松果購物)之上,從根本上大幅降低了庫存風險與新事業失敗率,展現極高的資本效率與風險控制能力。更關鍵的是,透過深度整合「生技保健、數位行銷、電商與智慧製造」四大支柱,形成穩固的AI驅動數據護城河。
張祐銘表示:「競爭對手或許能複製單一產品,但難以複製其整合了消費、製造與行銷數據的整體AI資產。」此外,這一整套生態系的規劃並非漫無目的,而是精準鎖定在「健康、寵物護理、銀髮經濟」等具備非景氣循環與高增長特性的市場,為集團的長期發展潛力提供了堅實保障。
鳳凰計畫2.0啟動加速邁向AI新零售時代
展望未來,世紀民生*維持審慎樂觀。在逆向整合策略逐步成形之後,世紀民生*下一階段的核心不再是擴張多個事業線,而是讓既有數據資產開始「加速變現」。在健康食品、穿戴裝置、保經與無人機等四大事業體所累積的用戶與行為資料,將透過AI模型持續優化品項組合、庫存配置與投放效率,使「需求即生產」的效益進一步擴大,形成獲利體質改善的持續動能。
世紀民生*指出,集團鎖定健康管理、寵物護理、銀髮經濟等具非景氣循環特性的市場,將是推升中長期成長的主力驅動,並已規劃於2026年啟動「鳳凰計畫2.0」,將 AI 分析延伸至跨境供應、風險定價與個人化照護領域,將生技、金融、流量、製造等價值鏈串聯為能持續自我增值的資產池。未來世紀民生*與上曜集團不只定位自己為 AI 智慧零售與數據平台服務商,而是以平台化思維打造可與國際一線企業匹敵的資本效率與整合速度,以平台化思維重新定義台灣健康與AI產業的價值鏈,正式開啟下一階段的成長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