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反詐戰警2025年趨勢報告》揭示AI時代最新詐騙趨勢 與企業、政府共建防詐聯防機制
台灣大《反詐戰警2025年趨勢報告》揭示AI時代最新詐騙趨勢 與企業、政府共建防詐聯防機制。(台灣大提供)
你的客戶正被詐騙集團悄悄偷走!AI升級的浪潮,席捲各行各業,同時AI深偽技術也漸漸滲透至各產業,影響品牌聲譽,台灣大哥大今(14)日公布《反詐戰警 2025 年趨勢報告》,揭示多個高風險產業遭偽冒的常見詐騙手法,提醒用戶強化資安意識,台灣大哥大攜手企業與消費者,共同從源頭阻詐,守護品牌信任與個資安全,打造更安心的交易環境,為產業建立堅實防護屏障。
《反詐戰警2025年趨勢報告》指出,詐騙偽冒高風險產業前7名,以 「金融保險業」居冠,「倉儲及物流業」詐騙案件增幅最高,案件數年增78%。詐騙集團多透過偽冒假網站、社群廣告及偽冒APP,誘騙消費者竊取個資與資金。近3成用戶曾接觸詐騙風險,網路詐騙最為普遍,電話詐騙則是以「響一聲就掛」超過40%為主要詐騙類型,顯示品牌與客戶的信任正面臨嚴峻挑戰。台灣大將透過趨勢報告全面解析各產業詐騙偽冒手法,提升民眾資安意識與防範能力。
台灣大企業服務事業商務長朱曉幸表示,AI深偽技術已能快速複製品牌官網與APP,若企業缺乏主動防禦能力,將難以遏制假冒資訊對品牌信任及客戶造成的誤導與流失。台灣大結合AI與電信天賦的大數據優勢,將資安防護化被動防堵為主動偵測與預警,透過響應數發部《AI 領航計畫》,攜手企業與執法單位共築反詐生態系。目前也成功為上百家企業偵測超過14萬件偽冒詐騙,不僅保障全民個資安全,也全力協助企業維護品牌聲譽。
朱曉幸指出,台灣大自2024年推出「反詐戰警」以來,個人版APP已累積示警逾2,800萬通詐騙與騷擾或不受歡迎的電話號碼;企業版則主動偵測超過5億個可疑網域,範疇橫跨偽冒網站、APP、商標,以及LINE與Facebook、Threads等社群帳號,並涵蓋金融保險、電商、醫療生技、網路通訊及製造業等多個產業使用,實現偵測完最快0.5天即可下架的高效處理,以近期備受關注的普發現金1萬為例,台灣大已成功偵測27個偽冒社群帳號,預防民眾遭受詐騙風險。
《反詐戰警2025年趨勢報告》揭示最新詐騙趨勢
國內詐騙情勢亦急遽升溫,據刑事局統計,2025年8月全台平均每日發生493件詐騙案,財損約2.37億元。據內政部警政署於2025年6月公布高風險詐騙類型,以「假投資詐騙」案件比例最高,財損金額達45億元,占最大宗,顯示民眾對於「高報酬」誘惑仍缺乏足夠警惕。假網購詐騙、假買家騙賣家、假交友(投資詐財)詐騙、假交友(徵婚詐財)詐騙也是常見手法,分居2至5名。
常遭詐騙偽冒前7名產業 「金融保險業」居冠 「倉儲及物流業」增幅最高
常遭詐騙偽冒前7名產業,包含「金融保險業」、「網際通訊及系統整合業」、「電商及零售業」、「倉儲及物流業」、「政府機關」、「電信業」及「第三方支付服務業」。排名居冠「金融保險業」,詐騙集團透過偽冒社群粉絲專頁,發布投資借貸訊息,誘導民眾以會員登入等名義盜取個資;Meta廣告則以股票報牌、投資討論誘使加入LINE群組。
「倉儲及物流業」被偽冒的次數增幅最高, 2025 年月均詐騙案件數量,年增78%,主要皆以偽冒網站為主,利用快遞寄收件服務,建立假物流網站,誘騙民眾輸入個資,一次性騙取姓名、電話、LineID、地址等多項資料。
「電商與零售業」品牌亦常遭偽冒,詐騙集團以一頁式網站、社群優惠廣告及偽APP吸引消費者登入虛假會員平台,竊取帳號密碼與個資。詐團常利用「第三方支付業者」0%手續費等促銷訊息導客加入LINE群組或導入偽登入介面,詐取個資及錢財。
近3成用戶曾接觸詐騙風險,網路詐騙最大宗
根據反詐戰警個人版APP數據,有3成的用戶曾接觸過高風險來電、簡訊及網站,平均每月約接觸18次,其中,網路詐騙連結與釣魚網站為最大來源,電話詐騙仍為常見樣態,其中「響一聲就掛型」與「明確詐騙電話」分別占約40%及34%。在簡訊方面,高風險字詞多與金融貸款相關,如「快速」、「撥款」、「借款」,顯示貸款型詐騙話術最為常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