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土地交易今年突破3000億大關 北市獨占鰲頭

台灣土地交易今年突破3000億大關 北市獨占鰲頭。(資料照) 台灣土地交易今年突破3000億大關 北市獨占鰲頭。(資料照)

受惠於買賣移轉棟數挑戰30萬關卡、製造業回流、辦公室供不應求,住、工、商三門巨砲齊開,再加上超低利率條件、公部門標售添柴火,刺激建商大舉獵地,再加上超低利率條件刺激今年全台土地交易挑戰3,000億元歷史紀錄。根據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統計,截止到12月16日,全台土地(含地上權)交易已達新台幣3,069億元,較去年增加59.8%,更是房市歷史新低2016年的750億四倍以上。

根據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統計,六都除了高雄市外,其他都有雙位數的成長。台北市因單價高,又有高總價的372億京華城、信義行政中心地上權、信義計畫區D3等大案加持,交易總金額達920億元,較去年361億元,增加了155%,交易總金額及年增率皆排名第一,成為雙料冠軍。瑞普萊坊市場研究暨顧問部總監黃舒衛分析,前十大交易裡,只有一筆內湖區潭美段是住宅區土地,其他全為商業區,或北士科的科專區,連信義計畫區最後一張純豪宅建照的D3土地,都變更為豪辦,可見目前北市的商業不動產的投資、需求兩頭旺。且在市中心一地難求之下,需求將延燒至內科、大直、北士科等科技產業廊帶。

而台中市因今年市政府三次標售區段徵收配餘地的表現亮眼,另外國有財產署、高鐵局接連標售,使交易總金額上衝659億元,較去年303億元,增長了117%,交易總金額及年增率僅次於台北市。最大筆交易來自豐邑建設以66.5億元向親家建設購置的新市政專用區土地,其他為台中市政府標售的太平區育賢段住宅土地、北屯區太原段住宅土地及東區泉源段商業區土地。以目前來看,台中中低總價的自住型產品需求正炙,但七期商業地以及捷運聯開土地將是下一波引爆點。

第三名台南市土地交易主要來自台南市政府及高鐵局的標售,年增81%,交易總金額296億元,更佔總交易比例的56%,為全國最高。其中,最高價的三宗交易分別為座落在台南市政府標售永康區砲校的康橋段的生活服務專用區、東區平實段的副都心商業區,均為過去軍事用地重劃後,公共設施完成且具交通建設優勢的土地。另外,安南區的住宅區土地及高鐵局歸仁區的商業區土地,也由上市櫃公司標得,均顯示台南市在房價基期低、產業投資新動能、透天換大樓,或是高科技就業機會創造的購屋需求的誘因,已帶動品牌建商跨區推案,未來安南的九份子重劃區將成為台南房市新標竿,創價的機會最高。

新北市、桃園市分別排名第四、第五,增長率為34%及27%,兩縣市除了標售機捷運周邊土地外,新北市還有央北等地區的標售,交易總金額為435億元,桃園市則有鐵道局高鐵青埔站,桃園市交易總金額為373億元,前瞻計畫的軌道經濟持續發威。而桃園受惠於產業需求改變,工業地、商業區的需求最熱,形成這波投資台灣熱潮下,「北市商業、桃園工業」的格局從需求面來看,今年土地交易最大買方依然是建商,共砸了2290億元補庫存,佔整體交易的75%;其次為製造業的268億元,佔8.7%,及壽險業259億元,佔8.4%。

盤點今年十大土地交易,除了兩筆地上權外,建商搶佔另外八席,更有六家建商獵地超過百億,包括:中石化372億元, 寶佳機構(寶佳建設、櫻花建設等)205億元,興富發集團(興富發建設、潤隆建設)187億元,豐邑機構(豐邑建設、豐謙建設等)172億元,茂德機構(和碩開發)117億元,元利建設113億元。

黃舒衛表示,資金寬鬆、回台投資、公共建設、剛性需求等四大支柱將帶動建商持續全國跨區找好物件,預期明年還會外溢到公辦都更、聯合開發、地上權等各類投資機會。

從供給面來看,黃舒衛說明今年土地市場最大的助力來自公部門標售(含地上權,但不含台糖合建),截止16日統計,包含國有財產署,鐵道局及各縣市政府,共標出了1,016億元,佔了整體交易的33%,較去年公部門標售720億元,增長了41%。

如以各公部門單位賣方來看,台中市政府今年標售金額合計共254億,為總標售金額最高的單位。第二名的鐵道局持續標售高鐵站周邊土地,分別是桃園高鐵青埔站,新竹高鐵站,台中高鐵站及台南高鐵,共標出了181億。台北市寸土寸金今年雖然只有信義行政中心地上權標售案,但因其物件稀有又位於信義計畫區,一案就拉動排名跳至第三。第四名是國有財產署,今年主要來自本月9日由元大人壽以53.3億得標的松江南京地上權案及第一季國防部委託的台中市南屯區土地標售。第五名則是台南市,光是6月26日一天就標出109億。去年熱鬧滾滾的新北、高雄雖然金額未破百億,但個案價格屢創新高,預期今年調整策略之後,明年將開出紅盤。

展望2020年,黃舒衛表示還有台北市世貿三館及國泰營區地上權案、新北市捷運環狀線秀朗橋站及景平站招商,台中市捷運綠線年底通車及G9站聯開案,高雄市輕軌周邊土地開標,鐵道局高鐵桃園新竹台中站周邊開發案,預計明年土地市場持續發熱,並帶動未來3-5年的建築投資效益的持續發酵,有效拉動內需市場動能。

訂閱必聞電子報


加入必聞網好友 必聞網紛絲頁

新聞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