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ICT產業導入循環商業模式 共解全球氣候危機

台灣ICT產業導入循環商業模式 共解全球氣候危機。(圖:Pixabay) 台灣ICT產業導入循環商業模式 共解全球氣候危機。(圖:Pixabay)

全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已有超過120個國家、20個跨國品牌承諾2050年淨零排放。然而,沒有一個國家或企業可以單獨做到淨零排放,台灣身為全球電子供應鏈的重要一員 ,蘋果、微軟、飛利浦等跨國品牌若沒有台灣供應鏈的支持,也無法履行淨零的承諾!

Touch Taiwan 2021 智慧顯示與觸控展,特此設立了循環經濟主題館,展示由明基材料、友達、群創、光洋應材、永光化學、循環經濟推動辦公室等單位的相關成果,例如明基材料運用偏光膜生命週期,水資源的循環使用,帶出企業在循環經濟上的具體實踐。致力於推動台灣轉型循環經濟的循環台灣基金會也應邀設展,展現循環經濟如何協助台灣產業在氣候議題上取得領導地位。

因應全球氣候危機,歐美中日韓等超過 120 國政府和蘋果、微軟、飛利浦等20個以上的跨國品牌皆提出2050達到淨零碳排的承諾。跨國品牌的淨零承諾,直接影響了供應鏈的能資源使用方式,台灣身為國際供應鏈的重要一員,又是外銷導向的國家,面對淨零趨勢牽動的國際政經與金融脈動,承受巨大的減碳壓力,淨零承諾已是台灣無法迴避的國際責任。

「台灣每年有近三億公噸的排放量,其中三分之一與外銷出口相關,這部分的減排量,必須要和國際品牌合作才能達成。」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指出,這其實是台灣的一個契機,不僅從製程優化開始,更有機會提出創新的商業模式,促進整個價值鏈的升級和創新,突破仰賴高碳排製造才能獲利的侷限。

透過循環經濟三大策略,製造業與品牌商合作推動以「提供服務」取代「販售產品」的商業模式,將獲利模式從產品買賣轉為服務提供,可以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價值,大幅減碳。由於產品的擁有權移轉,產品變成企業的「資產」,有助於減少原料價格波動與斷鏈風險。更進一步,企業可以掌握產品效能與使用數據,提升客戶黏著度,創造新商機,從「一次性的交易」變「一輩子的夥伴」。

「對台灣的投資想像,不應該只是生產基地,而是一個示範市場」黃育徵進一步指出,台灣的 ICT 產業是全球電子電器用品的重要供應鏈,具有串連上下游的優勢,可做為優先推動產業,將台灣打造為全球創新商業模式的示範場域,在氣候議題上引領國際對話。
循環台灣基金會歡迎更多企業加入一起探索,引領實踐!

訂閱必聞電子報


加入必聞網好友 必聞網紛絲頁

新聞留言板